创新文库

夯实基础,服务科研和科普

发布日期:2010.10.27 作者:scib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探索创新发展新思路

 自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进入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序列以来,该园标本馆积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前沿科学,充分发挥科研平台的作用,在标本收集与管理、基础研究和科学普及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通过一系列内部机制改革的实施,多方位调动科研力量,重视培养造就青年科技骨干,内外兼顾凝聚人才,走出了一条国家重点标本馆的创新发展之路。
   一、野外采集与国际交流并重,奠定馆藏基础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植物标本馆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至今,华南植物园组织或参与了多次大型综合科学考察和野外调查,收集积累了大量珍贵的植物标本。长年野外采集为标本馆收藏打下了良好基础,也由此形成了华南植物园重视标本采集和基础科学研究的传统。
   进入知识创新工程以来,华南植物园坚持把标本馆发展作为“一把手工作”。园领导坚持“既挂帅,又出征”的优良传统,亲自主持制定标本收集的发展战略与计划,每年拨专项经费用于野外植物标本采集与标本馆的建设和管理。形成了园主任负责抓、部门领导具体抓、一线同志齐上阵的工作体系。
   标本馆长期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每年与全国及世界各地的标本馆进行标本交换。在国际上,已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建立了长期的交换关系,如今有稳定交换关系的国家和地区达60多个。正因如此,标本馆收藏了大量来自国外交换的珍贵标本,其中来自东南亚国家的标本就占了标本馆总标本数的8%。现在,华南植物园标本馆收集积累的植物标本已超过100万号,其中种子植物85万号、苔藓植物4万号、蕨类植物4万号、模式标本近7000号、复份标本8万号,液浸标本6400号,已成为国内总标本数、模式标本、历史标本和国外标本馆藏量最大的两家标本馆之一。
    二、融合信息科技,构建数字化体系
  华南植物园从2000年起开始数字化植物标本馆体系的建设,该体系是把已经采集和整合的信息放到网上管理,使植物科学与计算机科学有机交叉结合,形成一套具有高效查询、检索等综合功能的植物物种信息管理系统,进而形成具有信息识别、分析和判断能力的智能型系统,从而为植物物种的认知和研究领域的创新提供捷径,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数字化植物标本馆体系建设,使传统基础科学开创出新的研究方法与工作模式,对于迅速跟踪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实现生物物种的动态监测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可为政府与科研机构决策以及为公众科普教育等提供高效服务。目前,该体系已完成标本信息32万余条,其中蕨类植物2.8万号、苔藓植物2.5万号、种子植物23万号、复份标本4万号,每月的信息量还在持续增加。
   三、管理创新与体制改革,推进公益事业发展
   华南植物园标本馆于建馆之初就形成了注重科学管理的方法,不断借鉴和吸收美国哈佛大学标本馆和全球其他先进标本馆的管理体制,同时结合自身科研特点和优良传统,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管理方法。标本馆专门成立了支撑中心,对标本入库前进行一系列处理,然后按科、属、种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排列,严谨而有序地进行分类管理。在标本内还附有大量的原始记载、模式照片甚至重要专著等文献资料等,为开展研究提供可靠保障。
   进入知识创新工程以来,标本馆遵循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的原则,制定了从集体到个人,从领导到员工的行为规范,建立了涵盖各项工作的规章制度。以中科院公共事务管理标准和院资源规划项目(ARP)所级标准为平台,完善管理,措施到位,进一步强化制度体系建设,推进管理创新。新建和完善了绩效评价体系,专门设立了创新岗位和创新津贴,同时把知识创新纳入对团队和负责人的考核中,提出了在标本收集、标本管理、创新文化、科普开放和对外宣传等方面的考核指标,形成制度并长期坚持。
   作为国家科研单位,做好知识传播与科学普及工作是标本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思维方式上,该馆摆脱了旧的科普模式,从“跟着做”转变为“想着做”,形成了植物园科普教育的新亮点。如,针对老年游客开展了“植物与健康”系列科普知识讲座;针对广州市民家庭开展了“家庭植物种植”讲座;为中小学生设计了“植物标本王国一日游”、“从课堂走进标本馆”等趣味科普活动;与中小学校联合组织“DIY-制作精美的植物标本”等科普实践活动。此外,还与香港渔农署、广州市旅游局等多家单位联合开展科教游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标本馆逐步树立了广州市科普教育的新形象,来馆参观的人数逐年递增,2007年游客达3千余人。目前,华南植物园标本馆已成为广州市传播科技知识的重要窗口。
   四、重视人才培养,注重成果产出
   华南植物园标本馆每年都有计划地选派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外进行交流和研修,不断提升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并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丰富的馆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系统植物分类学、植物区系地理学、植物形态解剖学等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同时还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通过国际合作、公开招聘等渠道引进国内外的优秀人才,从而培养和造就了一支结构合理、充满创新活力的高水平研究队伍与管理队伍。
   上世纪80年以来,华南植物园科研人员充分利用标本馆资源,系统开展了植物分类学、系统演化植物学、植物区系地理等领域的研究,对木兰科等数十个重要类群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编撰出版了包括《中国植物志》等在内的专著百余册,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等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近年来每年都有多篇论文在国际重要植物学主流刊物如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Taxon、Annals of Botany等发表。标本馆还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作,主编出版了《香港植物志》(1-2卷)和《澳门植物志》(1-3卷)等,这些专著的出版发行赢得了国内外多方面的关注和承认。截至目前,标本馆研究成果荣获了国家自然科学奖等国家级奖5项、中科院自然科学奖等院部级奖12项以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奖等省级奖11项。

         (该文被中科院《创新简报》2008年第10期选用并发行)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