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报道

[中国科学报]森林防护 清明尤重

发布日期:2012.05.09 作者:scib
时间: 2012-04-6  来源: 中国科学报 A4 综合  作者: 王晨绯 郑千里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防火护林侧记

 

“清明节当日,来保护区踏青的人数有一万多,祭祖的有一千两百多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王俊浩对《中国科学报》说。
 
清明历来是我国春季森林火灾的集中高发期。作为隶属于中科院的唯一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肇庆的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今年的清明期间高度戒备。
 
当晚9点,有入区偷鱼者“浑水摸鱼”,被保护区的工作人员陈银洁制止;2分钟后,接到报警电话的管护科执勤人员骑着摩托车赶到现场;5分钟后,管护科科长孙涛赶来。
 
由于清明长假连续的执勤防火工作,他们已是车惫人疲。
 
“这些天大家都处于工作状态,早上七点就到位,中午在野外就餐,晚上很晚还在巡察。两位当地的同事吃完午饭才匆匆忙忙去‘拜山’,一个小时就回了。”孙涛刚好被来这里采访的记者碰到,他一脸疲惫地介绍说。
 
4月3日晚,保护区一公里外出现火情,孙涛心急火燎地奔赴现场,密切关注火势是否有蔓延到区内的危险,随时待命。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下辖1155公顷的森林,20名执勤人员除了把守8个全天候值班监护管护点,还需要派出巡逻组,沿着保护区的周边巡查。人手紧缺,执勤任务繁重。
 
“我们理解老百姓拜山祭祖的心情。森林火灾防不胜防,节前我们就去村里宣传并呼吁要文明祭祀,同时也对我们的执勤人员强调,在严格执法的同时也要增加服务意识。”孙涛要求执勤人员在重点时段、重点地区实行针对性强的监督,一定要逐个检查并提醒熄灭焚香、蜡烛等起火隐患。
 
保护区的火灾隔离道最初是18公里长的防火道,每年要除草一次。通过几十年的探索实践,部分已改造成防火以及生态效果更佳的荷木防火林带。
 
今年闰四月,这场战役将持续到农历四月初八。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此后他们的工作会轻松很多。森林防火只是他们保护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开创性历史意义,以及在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等方面的探索作用和作为科研平台的示范作用无可替代。“作为新一辈鼎湖山人,应当从科学的知识背景去研究、保护以及管理,否则就仅仅是一位看山的人。”保护局局长助理欧阳学军表示。
 
这也是华南植物园主任黄宏文向他们提出的新课题。
 
在全国2500多个自然保护区中,被誉为“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色明珠”的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于1956年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建立,是新中国建成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作为科学传播的平台,保护区积极开展科普教育工作,已成为“全国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技活动示范基地”、“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以及十几所大学挂牌建立的教学实习基地,每年接纳学生教学实习近5000人次。
 
据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黄忠良介绍,自从加入世界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后,鼎湖山保护工作一直贯彻施行生物圈保护区的理念,特别强调人的作用和需求,注意与周边民众沟通,尽可能在保证自然保护等功能的前提下,关注他们的生活,运用科技促进地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由于保护区管理局的工作,我们今天的空气、环境比五十年前要好。”蕉园村被称为鼎湖山的“山主”,该村村民梁锦赞对保护区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同时,由于切身体会到了自然保护带来的裨益,保护区周边的村民正在自觉地支持和参与到自然保护工作中来。
 
《中国科学报》 (2012-04-06 A4 综合)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