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网上植物园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首页 │园况介绍 │机构设置 │科学研究 │研究队伍 │交流合作 │人才培养 │党建与创新文化 │园林园艺 │科普教育 │旅游服务│信息公开
  站内搜索
新闻动态
图片新闻
综合新闻
学术活动
科普旅游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科普旅游
华南植物园举办“琪林科学讲坛”科普大课堂
2020-06-08 | 编辑:scbg | 【大 中 小】【打印 】【 关闭】

 

  6500万年前,鸟类的祖先成功地在进化的历史上生存下来,并形成现在多种多样的生态类型以适应不同的生境。6月7日,在第24期“琪林科学讲坛”上,深耕于华南地区鸟类学研究领域的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副所长张强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本次讲座由华南植物园园艺中心科普旅游部副部长宋政平主持。 

  主讲人张强副研究员带来以《广东省鸟类资源介绍及面临的威胁》为题的知识讲座。讲座分“广东省鸟类资源及珍稀濒危鸟类的概况、鸟类长期监测研究与多样性保护、常见贸易鸟类识别”三个板块展开主要内容。 

  清代笔记《广东新语》中记载:“越王鸟,其状如鸢。口句末可受二升许,南人以为酒爵,珍于文螺。”据张强介绍,这里的“越王鸟”指的就是犀鸟,说明犀鸟在明清时期的广东地区是常见的。由于热带与亚热带雨林大量被砍伐,栖息地受到严重破坏,环境污染,人为捕杀等因素,“自1680年后,大型鸟类如犀鸟、雉科鸟类在广东消失得非常快。”现在亚洲的犀鸟仅分布在我国云南和东南亚地区,其中有3种犀鸟属于极其濒危物种。 

  张强向现场的观众介绍广东省鸟类资源特色及珍稀濒危鸟类的概况。到目前为止,广东省共有野生鸟类553种。北部南岭山脉是我国 14 个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广东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上重要的越冬地与停歇地。南岭山脉是广东地区海拔最高的区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孕育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在南岭,濒危和易危的鸟类物种比较多,比如黄腹角雉、海南虎斑鳽等等。”  

  “保护鸟类不仅仅保护一个物种,更重要的是保护鸟类与鸟类之间的生态系统。”张强通过列举国内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案例,提出了其对于鸟类多样性保护的一些建议:保护生物多样性,首要保存好现有物种;很多小型物种比如雀形鸟类因缺乏了解和研究而更容易被忽略,需要给与它们和旗舰物种同样多的关注;保护生物多样性,要进行总体的规划布局与长期科学研究。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05004664号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兴科路723号 邮编:510650 邮件:bgs@scbg.ac.cn
电话:020-37252711 旅游咨询热线:020-85232037